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

01/09/2009

2009年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很多人关注这个焦点。

人们说,世界上的"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进来,本来只有监狱的墙为了防止里面的人出去,可世界上还出现过一堵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墙,那就是"柏林墙",既防里面的人出去,也防外面的人进来,把欧洲人为地分出东西概念的铁幕。"柏林墙"的意义也就不止于柏林,而成为整个铁幕的代名。

读读李英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很多穿越柏林墙悲喜交加的感人故事,很多很多,我脑子浮现最多的是两个情景,一个是东柏林的人从附近的高楼上,往西柏林跳,跳楼不是求死,而是逃生,借助跳出来的弧度,落到西柏林那一侧,这已经够惊心动魄了,而西柏林的人们发现这个情况以后,会自动扯起布单,甚至开来汽车,迎接那些素不相识奋不顾身跳过来的同胞,这种血肉相连的感情更令人心动。还有一个故事,两个家庭在自家的后院里,悄悄制作了热气球,四个大人四个孩子,藏在热气球里飘出去。热气球是这样的,只能够调节升降,不能控制方向和速度,需要预测好风向和风力,可以说风险还是很大的,而四位家长,不仅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甚至也拿孩子的性命一起冒险,那对父母要承受到达的压力,孩子们又是怀着怎样的盼望呢?他们出发不久,就被军方发现,于是,迅速升高,躲避了射击,待到能量用尽,不得不降落,他们甚至不敢确定究竟是落到东面还是西面,整整躲了一天,我都不敢想像大人和孩子们是在怎样的心惊胆战中度过这一天的,结果,西柏林的士兵发现了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出来吧,你们自由了!"每每想到这一幕,都会有些酸酸的感觉。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前,大批的东德人涌进附近东欧阵营国家的西德使馆,寻求保护,西德政府也做作出很人性的决策,接纳所有同胞,我们虽然不是德国人,也为他们那个时代而感动不已。

广泛意义上的"柏林墙",第一道裂缝,却并不在柏林,而在匈牙利和奥地利边境。

1989年6月27日,匈牙利外长洪恩和奥地利外长莫克,手举剪刀,为东西欧之间的铁幕,剪开一个新的时代。三十年后的2009年6月27日,大约30个国家的元首和高官,聚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纪念"铁幕"瓦解20周年,并在洪恩和莫克的带领下,重访历史地点,两个人还摆出了当年的姿势,以示纪念。

其实与西欧相邻的,除了匈牙利,还有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而领先一步的却是匈牙利。

东欧这个概念,自古以来是没有的,欧洲的国家,发展了上千年,互相之间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说不清的恩恩怨怨,其中也包括俄罗斯,要么打打杀杀,要么联姻结好,不同时期,结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为一战以及延续下来的二战,整个欧洲格局在改变,而硬把欧洲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都在俄罗斯控制之下,并且实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这是从未有过的。从大历史说,这是格局转型调整过程的一段中间形态,从短期说,是二战遗留下来的阶段性历史问题。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组合,令这些被分隔到东欧阵营的国家,并不适应也并不情愿,也就一直没有间断摸索和挣扎。就好像一战之后,欧洲的症结问题还没有解决透彻,于是过了二十年和平中带有摩擦的日子,再次爆发了战争。而二战结束到1989年,东欧阵营里还是有种浑身上下不舒服的感觉,摸索和挣扎也就不曾间断。

为什么领先剪开铁幕的是匈牙利,可以回溯一下历史渊源。

十三天--修正主义与"反革命"的距离

马恩列斯的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关系重大,匈牙利也不例外。

斯大林时代,他在匈牙利的门徒,拉科希(Mátyás Rákosi)集团无视匈牙利的情况,机械照搬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迫农业集体化,政治上大搞集权恐怖、个人崇拜,这样的结果就是,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尖锐,在1951年,因为反对拉科希政策而受到排挤的老布尔什维克纳吉·伊姆雷(Imre Nagy)被重新起用,选为政治局委员并在1952年11月任命为副总理,来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随后上台,揭露斯大林大清洗的罪行,停止国内的政治镇压,平反冤假错案,并且尝试经济改革。在当年的中国,这一切还不能被接受,于是诞生了"苏修"--苏联修正主义的概念。

"苏修"也立刻对匈牙利产生了影响,在马林科夫、贝里亚、赫鲁晓夫的干涉下,纳吉更被推举为匈牙利政府总理,在匈牙利着手大胆的改革,内容包括废止党的部门专权,结束警察恐怖,提倡社会生活民主,为受害者平反,调整经济发展计划,制订合理的投资政策,少建高炉、地铁,重视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农业,纳吉坚持他一贯的主张,宣布"农民可以自由地在私人耕种和集体耕种之间进行选择,可以退出集体农庄。"

"新阶段"的改革政策,很快收到成效,而对立派拉科希一伙,却抓住"社会生活民主"的把柄,到苏联领导人中间大肆活动。在同一个时期,1955年5月14日,苏联一手缔造了"华沙条约",明确把匈牙利列入"卫星国"的范畴。

不知道究竟是拉科希活动的结果,还是纳吉比"修正主义"走的更远,令苏联感到担心,这一个回合,拉科希取得了"苏修"的支持,把纳吉定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代表,纳吉辞去总理职务,并被开除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1955年12月,匈牙利党中央宣布纳吉纠集"反党集团",拒绝检讨错误,开除了纳吉的党籍。

苏联的"修正主义"继续进行,匈牙利的改革却夭折了,但是匈牙利人的愿望并没有因为国内政局的变化而磨灭。华沙条约缔结的当年,奥地利在本国政府和西方国家的努力之下,迫使苏联同意撤军,成为中立国;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开始"非斯大林化"行动......,这一切都给匈牙利带来了希望和梦想,人们强烈要求揭露政治恐怖、要求经济改革,那年6月波兰的波兹南也爆发了工人起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促就了10月的"匈牙利事件",60岁的纳吉被时代推成13天总理,悲情英雄。

纳吉生于1896年6月6日,1918年加入共产党,1944年从苏联回国担任农业部长,1949年,他指出"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必然要以灾难而告终。"就此下台。1953纳吉被重新启用,1955年底再次下台,1956年,当人们迫切期待一个伟大人物出现的时候,纳吉无疑成为众望所归。

1956年10月23日晚上,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的学生在广场集会,人员迅速扩大到市民、工人,甚至士兵,后来,大约有二十万人聚集在英雄广场,群情激愤之下推倒了斯大林的雕像,更多的人集结到议会大厦、广播大厦广场,向政府进行和平情愿,呼唤纳吉,呼唤改革,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几十万人的抗议洪流,这么大规模动作,没有统一的调度和组织,很容易失控,事态很快演变成流血冲突。

10月24日,匈共党中央作出决策,当时的总书记格罗(Ernő Gerő)留任,纳吉再次出任政府总理,同时禁止示威游行,并且请苏联军队协助维持秩序。纳吉主政似乎达到了人们的要求,但是,请另外一个国家的军队镇压本国人民,就令人们更加愤怒了,于是形势急转直下,最终演变成暴动。

纳吉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开始了他艰难的工作。

10月25日,免除当时总书记格罗的职务,卡达尔(János Kádár)成为继任总书记。26日讨论改组新政府,27日宣布新政府名单,包括非共产党成员,28日6人主席团接管领导权,纳吉要求与苏军指挥官进行撤军谈判。10月29日,成立由军队、警察和暴动者组成的国民警备队,同日,宣布废除一党制,建立多党联合政府。10月30日,宣布多党内阁名单,同日开始促请苏军撤退。10月31日,宣布解散当时的共产党--劳动人民党,重新组建新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同日,纳吉宣布苏军即将撤退,并向苏联代表提出四项原则:苏联撤军、匈牙利退出华约组织、匈牙利实行多党制,并准备自由选举......

这样的要求在33年后实现了,而对于当年的苏东阵营简直离经叛道,有人说纳吉的失败在于没有审时度势太过超前,但是看看从一战爆发、奥匈帝国解体,再到二战结束,匈牙利各派思想和力量的纷争角力,以及邻国的发展,匈牙利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很自然的,人们完全意识不到即将面临的凶险。

接下来发生的事近乎恐怖,几位前往苏联方面谈判的政府部长先后失踪,匈共第一书记卡达尔不知去向,更多的苏军向匈牙利进发,国家的广播电台,居然重复播发对几个部长的"寻人启事"。

经过几个痛苦煎熬如年度过的日子,到了11月4日这一天,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卡达尔回来了,周恩来贺龙也跟来了,纳吉等人无望地进入南斯拉夫大使馆寻求避难......

1958年6月16日,"纳吉被判处绞刑。当这次以社会主义名义进行的处决执行时,这位中欧的伟大政治家为所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留下了一声既痛心又费解的呼声: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摘自赵启强《光荣的荆棘路--改革家们》)

年长的人们大约还记得把纳吉定论为"反革命"--"苏修"无法容忍的"反革命"。

水球队的血战故事

正当布达佩斯如火如荼,匈牙利水球队在为墨尔本夏季奥运会集训,为避开乱局,球队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直到他们到达澳大利亚,才了解到首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奥运会开始,正是匈牙利十月事件被苏军彻底镇压的时候,队员们非常激愤,发誓要用比赛争取国家的尊严。当时,很多西方国家很同情匈牙利的遭遇,所以,匈牙利水球队参加比赛的时候,观众都给与非常热烈的支持。

12月6日,匈牙利队对苏联队比赛,比赛一开始,队员们就控制不住情绪,不断发生拳打脚踢身体碰撞,真可以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来形容。

打到4:0以后,比赛快结束的时候,匈牙利队员扎多尔被苏联队员打伤,脸上带血,退出比赛。这一下观众狂怒了,差点发生骚乱,致使比赛不得不在还差一分钟的时候提前终止,警察进入场地维持秩序。

之后,各大媒体纷纷编发扎多尔头部受伤的照片,有的报道夸张地说水球馆的水被血染红了。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水中血战"。

匈牙利水球队在这一届奥运会中,最终卫冕夺冠。而100人的匈牙利奥运代表团有一半人逃往西方。

制度下生存的卡达尔时代

虽然世事存在着因果关系,历史却从来不是一件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的作品,要分析当年匈牙利人民是否理智不足热情有余,或者纳吉改革是否太过超前,都只是针对单一事件。匈牙利人的追求,的确没有办法事先周密计划好,从而付出了惨痛的血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和纳吉并肩的卡达尔,取代纳吉之后,纳吉所推行的许多经济改革政策都悄然无声地保留下来。虽然随后的政绩,主要归功于卡达尔执政,但和纳吉事件以及匈牙利的民众环境,也有着相当的关联。

卡达尔和匈牙利人,随后很清楚地意识到西方和苏联的默契,明白要脱离当时的苏东阵营是件不可能的事,于是便在妥协中寻求生存之道。

卡达尔是在苏军的威慑下接管政府的,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会猜想他不过是苏联扶植的傀儡政府,但事实上,他颁布的政策却有别于莫斯科。

政治上,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相对宽容,秘密警察相对收敛,文化艺术的管制相对宽松,虽然还是要经过被西方认为不可理喻的审查,但比起当时苏东阵营其他国家的情况都要好。经济方面,卡达尔允许集体农庄的农民保留相当的私有土地,放松对旅游的限制,吸引了很多来自加拿大、美国和西欧的游客,给匈牙利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匈牙利成为"冷战"时期,东欧阵营里生活最好的国家之一。

甚至在1990年代全面实行资本主义以后,很多在计划向市场转型过程中丧失利益的人,都十分怀念卡达尔时代,也许是这种情绪使然,1994年,匈牙利就选出前共产党和恩(Gyula Horn)担任总理。

历史一直向前,匈牙利的社会基础和民性,注定了这里最先撕开柏林墙的第一道裂缝。

刊于《看世界》2009年9月号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