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皮划艇俱乐部

01/02/2008

皮划艇俱乐部

伏尔特瓦河水,在冷风中,稍有些急速地向北流淌,掀起微微的细浪。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坐在狭长如梭的皮艇中,缓缓靠岸,先把双叶桨放到浮桥上,再用手撑着浮桥,光脚爬上来,站稳以后,回身蹲下,把比自己身体长一、两倍的小艇从水面上抓起,用胯部顶着,一步一步搬到岸边的草地上,轻轻放下。

本来靠在院子角落的拖车,已经被推到中央,教练和先回来的孩子们,正忙着把次日出发要用到的皮艇和划艇举到拖车的铁架上。有的艇趴在铁架的横杆上,有的用绳索两头系在横杆上拴成弧形,船艇的重量全落在绳索上吊着,这样,一根横杆儿上下,可以放两层船,然后,再用带松紧的行李绳把每条船固定好。后上岸的孩子们,先跑回换衣间,换下被雨水和细浪打湿的衣服,也赶紧跑过来抬船,再把自己的救生衣、船桨、防滑的坐垫准备出来,教练故意考问年龄最小的孩子,"明天几点出发?""二点!"

星期五下午,布拉格四区KVS水上俱乐部门前,停下一辆看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四十五座蓝色大巴,不少行李已经堆进车厢。做房地产生意的领队库切拉(KUCERA),开着他那辆崭新的奔驰S,驶入俱乐部小院,刚刚还西装革履,再出来的时候,变成了灰黑相间的粗毛毛衣,牛仔裤,旅游鞋。看到车上行李满了,库切拉从司机那里把行李厢的钥匙拿过来,先把自己的背包和睡袋放进去,又指挥孩子们把车上的包裹转移下来。这时,在中学当老师的女教练伊特卡拉着自己的行李,从不远处的公共汽车站,一路小跑也赶到了。

几个二十岁上下的强壮男孩,把装了三十多条皮划艇的拖车,合力从院子里推到马路边,司机把拖车接到车尾。四十来个队员到齐,三名教练和一位自愿随行的家长也坐上去,送行的家长们朝着远去的巴士招手告别。

KVS水上运动俱乐部,始于1924年,坐落在布拉格四区河岸边。蓝色的大门上,一幅划艇铁雕,正对大门的,是一根七、八米高的旗杆,上面飘着俱乐部旗帜,旗杆左边,矗立着四米多高的木雕,分明原来是一棵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的老树,底部还留着树干的形态,上来的部分坎成方形的底座,最上面是一个远望的爱斯基摩人,手擎桅杆。旗帜右边,有座蓝白相间的灯塔。整个院落左半部分,分别是一大片草坪,一片塑胶运动场,和紧挨着河的儿童活动场地;院落右半部分,靠近门那里是一小栋修船的房子,接下来几个停车位,再往里走是船库,以及邻河的俱乐部主楼,主楼里面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换衣间,健身房,和室内模拟划艇训练厅。

青年队的队员,和自己的教练自定训练计划,少年队的孩子们,每个星期一、三、五,下午四点,准时到达,放下书包,就换上上水的服装,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训练。一般先划上一个小时,再踢踢足球,做健身运动,或者跑步。三月末到十月初,是皮划艇的主要赛季,俱乐部邀请赛、全国锦标赛、青年锦标赛、地区邀请赛,此起彼落。冬天的周末,则被俱乐部之间轮流做东的长跑比赛占满。

大巴车开得很慢,大约四点钟,才到达布拉格一百二十公里以外的卡丹(KADAN)。奥赛(OHRE)河边,有片宽阔的草地,草地边上,有栋二层小楼--卡丹TJ水上俱乐部,这里就是青年锦标赛的赛场了,带船的拖车被留在草地上,大巴载着孩子们穿过小城,驶向几公里远的扎萨达(ZASADA)小村,在一栋陈旧简朴的三层楼小旅馆前停下来,孩子们像刚放出笼的羊群,大呼小叫地冲上楼去,找到自己的床位,铺好睡袋。

星期六清晨,七点钟,虽然已经用过早饭,还仍然有些睡眼惺忪的孩子们,背着当日要用的衣服、食品和用品,随着大巴来到比赛的岸边。为了休息,有的还带上了睡袋,铺在车厢里,在大人们眼里,车厢里乱得惨不忍睹,而孩子们居然能准确地从乱糟糟的一堆东西里,扒出自己的物品。

一位家长开着私家车,准时把俱乐部另外一辆拉船的小型拖车拖到赛场,少年队的教练玛金,星期五要上班,也在星期六一早赶到了。

八点钟开始,队员们就按照自己的比赛时间,在大巴车上出出进进,暂时没有比赛的孩子们,在车厢里外玩耍。大人们分工明确,库切拉举着个小喇叭,蹲在岸边,时不时对着喇叭喊上几声,爱娃(EVA)负责行政事务,背着她的宝贝书包晃来晃去,伊特卡(JITKA)通知赛程和号码,每项赛事完成以后,都在赛程表上打个叉子,还会跑到领奖处,关注本俱乐部的成绩,看自己的队员领奖,给他们呼喊庆贺,要是哪个队员因为赛事接的紧来不及,奖牌就先挂在伊特卡的脖子上。玛金(MARTIN)多半的时间站在河岸边,看到不远处一排小艇打着水花划近了,"加速!加速!""肩膀!肩膀!""快!快!"他那厚重的声音像要撕破了一般,听到喊声,河里的KVS小队员,果然加快了划桨的速度,把不相上下的对手甩开了一段距离。玛金18岁的时候,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队队员,参加过在古巴举行的世界皮划艇锦标赛,现在是KVS体育俱乐部少年男队教练,整天就盯着他手下的八个孩子,指挥他们热身、预备、比赛,热衷于比赛,但是从来不去看任何一个孩子领奖,包括自己的儿子。玛金脾气急,动不动就嚷嚷,"干什么哪!这么冷的天,穿这么少!不知道冻着会生病的!"接下来,两个像见了猫的老鼠一样的小子,悻悻地跑回汽车,翻找出保暖的运动衣套上。小孩子无聊,爬到拖车顶上,被玛金看到了,怒喝一声,"二十!"然后,那个淘气小子,出溜下地,乖乖地做上二十个俯卧撑。中午时分,玛金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餐车前排队买吃的,一个家长正好带着孩子排在他们前面。那孩子举着二百克朗,"一份热狗、一杯可乐,还有一袋土豆片。"玛金发话了,"土豆片不,比赛以后再吃。"然后伸手就把土豆片拿过来,放到孩子妈妈手上,"先给妈妈管着,比赛以后才能吃,现在吃肉!"

中午时分,俱乐部里的一对老夫妇也赶过来,老太太已经不能走动,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们的儿子曾经是皮划艇运动员,现在两个孙女都在划船,那条不离左右的大狗,仍然紧紧跟着老妇,"您原来也是划船的吧?"老太太无奈的点点头,仿佛在说,岁月不饶人啊!"我划了四十年!"她抱怨儿媳妇不操心,两个孙女儿的训练,都由她全权操持,不过,经常亲临训练场和赛场,既因为孙女,也因为她沉浸在往日的时光里吧?这里聚集了很多这样的家庭,俱乐部、赛事,又好像是有着共同爱好的家庭,闲暇时分大聚会的沙龙一般。

两岸风光不错,宽阔的河面上,按照五百米、一千米作了标识,TJ水上俱乐部小楼前的河面,用黄色的号码标分出了航道,俱乐部的小楼俨然是比赛指挥中心。河岸边顺序排列着无数条皮艇划艇,离河稍远的草地上,支着几片帐篷,再远些,七七八八停着大巴车、小汽车,有的参赛俱乐部以帐篷作营地,有的则拿大巴车当大本营。来参赛的各个俱乐部的大人孩子差不多都是熟脸,总会在不同的赛场碰到。

天气不太好,太阳露出来的时候很温暖,但云彩一遮住日头,整个赛场上就笼罩着阴冷的寒气,还不时飘些雨丝。青年组、少年组、男子组、女子组,单人赛、双人赛、皮艇赛、划艇赛、五百米、一千米,从早晨八点开赛,到傍晚五点多收工,耗了一天的大人孩子们回到宿营地。虽然累了一天,孩子们仍然四散着不肯休息,大人们则坐在简易的酒吧里,不论男女,都要了一杯啤酒,天南地北,享受着劳顿一天之后的轻松。

"你会不会觉得体育挺艰苦的?每个星期三次训练,加上周末的比赛?"

"没错,完全没有私人时间。可是,如果我不管了,孩子们怎么办?他们就散了。"

"不过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

"为了这个,我不能坐办公室,只能做时间灵活的工作,要保证训练时间。"

"听说你的小儿子要退出俱乐部了?成绩那么好......"

"他自己决定的,还小呢,兴趣不稳定,应该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多试试,还不到定型的时候。过两年,觉得划船好再回来也不晚哪!"

"我儿子停练空手道了,否则,他的自由时间太少了。"

"那也挺可惜的,其实空手道练反应速度。划艇运动有弊病,总是一个姿势,身体容易僵硬。我带他们做多种项目,踢球、健身、滑雪,要让他们全面发展,锻炼身体才是主要的,也要让他们感到有变化有乐趣。"

八点半的样子,玛金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先走,轰小的们睡觉!"几分钟后,几个小子叽里咕噜滚下楼梯,跑到一楼的洗澡间冲洗,然后,又叽里咕噜的滚到他们的睡房。

伊特卡几个人睡得最晚,临从酒吧离开,还点了爱尔兰咖啡,和一起来的二个家长、领队库切拉,乘兴唱起了歌儿,从捷克歌曲到俄罗斯,唱到中国、美国,又回到捷克,库切拉看看时间太晚了,催着几位比他大好几岁的女士,"姑娘们,该睡了",于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催眠曲又从这里传出......

星期天,还是不折不扣的全天比赛,晚上七点多钟,大巴车回到俱乐部。

我们经常疑惑,周末的捷克人都跑到哪里去了,那些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成群成堆儿地扎到自己的俱乐部里去了,不辞辛劳甚至回归原始,纯粹、积极、投入地热爱着自己玩儿的项目。

捷克有53家静水皮划艇俱乐部,2007年全年有41件国内大小赛事。围绕着每个俱乐部的成员有几十人到几百人。捷克的静水皮划艇居世界前列水平,而激流回旋实力更强,当然,这仅仅是众多体育项目之一。

一千零二十万人口的捷克,水上运动俱乐部就将近200家;冰球注册运动员总数95782人;雄鹰体育运动协会(CSO),会员19万之多,支持体操、手球、篮球、柔道、空手道等57个体育项目;足球俱乐部则有3955家,15378支球队,625552名注册球员......凡是注册运动员,就意味着在业余时间规律性地参加训练和各种比赛。

我们看到大人孩子们抬船下水的傍晚或者周末,有些人正在赶路,去德国参加地区龙舟邀请赛;有些人刚刚装备齐全,拿着球杆准备上冰;还有些人在绿茵场上热身,等着与老对手再决雌雄。这些人到了周末仿佛职业运动员一般,而朝九晚五之间,则从事着不同的事业,好像青少年队员做学生、玛金作推销员、库切拉做房地产、伊特卡做教师......

和布拉格斯拉维亚(SLAVIA)足球俱乐部足球教练讨论中国孩子来捷克训练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问话,"孩子们来到这里,上学怎么安排?"--他头脑里似乎没有什么"足球学校"、"投身足球"的概念,孩子们本来就该正常上学的,参加俱乐部踢足球本来就是课余活动,不过这类课余活动不是轻易可有可无的。

和办公室同事的交往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下班以后比谁都忙,有的时候对面女孩上班来带着背囊,下班就直接赶往舞蹈工作室。周末的下午各大超市挤满了购物的人群,公路上挤满了出城的汽车,还没出门的正在车库里装自行车呢。"我很忙,下午约了朋友喝茶,然后去瑜伽班上课,晚上还要去看一场新上演的电影......",朋友脑子里没有什么工作、加班这类正事的概念,从不认为其他事情就是附属、次要而不值一提的,都是生活。

体育更加是很多人都严肃认真地在学习与工作之余从事着的一项事业,以自发的兴趣、无功利的荣誉感,和对强身健体的责任作为支撑的事业。伊特卡发给我一份龙舟队的介绍和训练时间表,那意思不言自明,要发展我作为队员,而其中一项准则就写着,"严格保证训练和比赛时间"!面对她的严谨,想想自己的日常,实在不敢轻易出口承诺,但是真得很羡慕这群普普通通的捷克人,运动着并快乐着,健康、朴素、单纯、充实、积极,古希腊的深远影响--身体、德性、智慧三者之完美统一不可分根植于人心,从而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于是,这个人口和地理上的小国家,出现过一支贝肯鲍尔评价为把乐趣和勇气结合得最好的球队,绿茵场上的巴维尔·内德维德(Pavel Nedvěd)、扬·科勒尔(Jan Koller),和彼得·切赫(Petr Čech)......,网坛名将伦德尔(Ivan Lendl)、纳弗拉蒂诺娃(Martina Navratilova),以亚戈尔(Jaromír Jágr)为代表的冰雪运动健将......,从捷克还走出了一位德国籍的"皮划艇教父"约瑟夫·卡谱谢克,他将第七次甩队参加奥运会,率领的是中国队。

刊于《世界博览》杂志2008年第3期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