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之4:耶路撒冷,我的家不是一只箱子,我不是一名旅客

04/01/2017

耶路撒冷是在几座山丘上建起来的城市?看到地貌模型,仍然数不清,进入耶路撒冷,周围满满的山和山上的大小楼房,浩瀚的城,起伏在山上,查维基百科,市区130平方公里,都会区65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9万,都会区103万。不比布拉格大。

这里的人似乎都去过布拉格,耶路撒冷只有两个友好城市,一个纽约一个布拉格,友好名不虚传。布拉格犹太区对这个民族很重要,卡夫卡的家曾在老城广场四周,还在洲际饭店那地方,住过巴黎大街两头,犹太区边缘。耶路撒冷人说布拉格美丽,布拉格酒店很好,特别是物价便宜,这要狠狠同意,耶路撒冷,整个以色列,物价贵,随便一个肉夹馍,快餐店里30块谢克尔,即60块人民币,7块多欧元,200克朗。一个麦当劳汉堡套餐50多谢克尔,100块人民币,10多块欧元,300多克朗。当然,汉堡很大,和肉夹馍的饼一样大。特拉维夫小布拉格餐厅的捷克菜,价格是真布拉格的两倍。

耶路撒冷,平安夜,我在耶路撒冷。

在这座城市步行二天半,算不清多久可以走完。

西墙,哭墙,进入需要安检,去圣殿山的指示路牌,到达西墙就断掉。安息日的西墙,不可以拍照,人们安静,再去看到,这里如节日,游客党党徒和犹太教教徒交叉其中,各得其乐。终于手抚西墙,头顶西墙,很多纸条塞在墙缝中,希望耶和华看到。墙冰凉,人虔诚、安静、闭眼、默想,有人在读经,很多人拍照,女人们站在和男人区分界的台阶上椅子上,给男人区拍照,那边在举行男孩成人礼,13岁的男孩,可以超越时间,开始和先祖发生联系,动画片木兰出征,也和祖先发生对话和联系,13岁男孩开始走入和上帝立约的成人阶段。

仪式感很重,典礼的仪式感,甚至平常的小帽、发型、白衬衣黑外套,都知道犹太人的仪式感。耶路撒冷,四分天下,犹太人、穆斯林、天主教、亚美尼亚人,仪式感占据人们的生活,仪式的生活方式,被信仰规定,我们生活在仪式感中,LV、爱马仕、迪奥......,保时捷、法拉利、奔驰......,莫扎特、达芬奇......,分不清实用性和仪式感的边界,仪式感是文化,文化并不只有仪式感。

漂亮的女子小学生,姑娘们都穿着裙子,每个小孩都漂亮,跟着老师在旧城游逛,那些穿绿军装的青年和少年,就是这些天使宝贝的明天。

西墙在圣殿山边上,那是第二圣殿的一段墙,以色列人曾经19年不得靠近,赵国游客党也有数十年不得出国。上一代人严重的记忆与生俱来,到下一代人眼中就是不再存活的黑白历史。

圣殿山的指示消失了,离开西墙寻找,圆顶清真寺的图和箭头,藏在不经意的地方,武装战士用身体挡住门,说这里穆斯林专用,另外的入口,走桥。按照圣殿山的指示,再到西墙,指示牌在西墙消失,才知道,那段没人的木桥,是我们的通道。

圣殿山、清真寺,排队。

后边的日本人夫妇和后边的挪威年轻人聊天,他们说卑尔根我去过,很美,我们没有参加聊天,旁边唱歌的人走过。

安检,抽查身份证件,对中国脸日本脸都宽容,因为没有信仰冲突没有利益冲突,因为远,不是兄弟不是邻居,有时弟兄夫妻反目成仇更严重,家人邻里的矛盾在学懂建立边界原则之前早先埋下种子。

圣殿山,中午开放一小时,安静的青年人向游客发《什么是伊斯兰》的小册,他的表情和布拉格街上基督教耐心的传教者一样。"崇拜安拉,按照安拉规定的方式生活,一个人就会完全地对生活满足并拥有人生目的"。那金顶,金顶的清真寺只对朝拜的穆斯林开放,看不到中间神圣的石头,穆罕默德从这里登上天堂见真主。

十几名犹太人,被警察引领,被录影监视,在圣殿山最外围的路上行走,不被允许上台阶,不被允许多停留,应是特许进入,否则不许进入,如同哭墙边境阻挡阿拉伯人。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第55伞兵旅通过狮门,到圣殿山升起以色列国旗。

时辰已到,拒绝我们入门的门卫催促我们从穆斯林朝拜的门口离开。

狮门,通往苦路(Via dolorosa),苦路有十四个故事,如今商品一条街,老城商品一座城,每个人都希望为我们做点什么,比如拿菜单,比如看首饰香料瓷盘,和平友善,为信仰的战争以外,为现实的生活。

老城0.9平方公里,每个边差不多1公里,走一圈4000米,雅法门离住处最近,雅法门(Jaffa Gate),朝向特拉维夫的雅法,我们从那边来到耶路撒冷。绕城一周经过八座门,新门(New Gate)、大马士革门(Damascus Gate)、希律门(Herod's Gate)、狮门(Lion's Gate)、封闭的金门(Golden Gate)、粪厂门(Dung Gate)、锡安门(Zion Gate),还有雅法门。门里,像因为海分割而独立的威尼斯、像有安检才可以进入的独立大昭寺八廓街区、像有城门的杜布罗夫尼克、斯普利特,很多老城,城里有家有商店有餐馆有学校,有明处的水表电表,也有暗处的下水道,还有清真寺、教堂、西墙、圣殿山。

狮门连着苦路(Via dolorosa),苦路通往圣墓(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那座"人去楼空"的墓地。女导游给自己的客人讲涂油石的故事,妇人拿着浸满香油的布虔诚地抹来抹去,无数人虔诚地抹来抹去,布会带走,余香留下,如同查理大桥圣约翰被无数人摸来摸去,人们离开,金像锃光瓦亮。

空墓前边排队,不可以拍照,大胡子指挥人们进出,他可能是管钥匙的尤贝族人,也可能是守门的努赛巴族人。耶稣是亦人亦神二性,还是人之神化的一性?西方基督教、东方基督教意见不合,钥匙和守护交给和基督教无关的穆斯林。

教堂门口,斜靠着一人高的木制十字架,猜是朝圣旅游项目,放十字架的人管的是旅游服务商贩,背十字架走苦路的是虔诚基督教徒。

在旧城走来走去,一万多步,上台阶下台阶,耶路撒冷不仅建在山上,而且建在历史的屋檐上,几千年的城埋在地下,如同很多旧城埋在地下,几百年几十年的城走在脚下,旅游党本来期望遛细的腿,往往事与愿违越走越粗,只背着给自己下达的任务。背着十字架,得有多苦?拉萨八廓街的深夜,看到伏地而行的三口之家,一步一步磕长头,他们说心里满是幸福。

信仰,是人的后天教化,有宗教也有思想,什么又是人的与生俱来?社会的存在早于某个特定生命的先天,社会靠物质也依赖精神联系,想清楚先天的人权大于主权,还是后天的神权大于人欲,血缘、族亲、土地、政治,当然,还有影响先天美好的后天利益,想太多,会迷失,趴在死海岸边的床上,头疼。耶路撒冷综合症是一种由于访问耶路撒冷城而出发的精神现象,包括宗教主题的思想困扰、错觉、类精神病体验......

本以为锡安山和老城中间有沟壑,走到才知两处已经平起平坐。以色列到处都是大卫王,大卫王似乎是最贵的酒店。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在罗马,抚琴的大卫在耶路撒冷,生在伯利恒,伯利恒在巴勒斯坦,距离耶路撒冷10公里。公元前10世纪。大卫,以色列王国扫罗之后的国王,第二任,耶西最小的儿子,牧羊、逃难、做王,那时候耶和华好像随便就和人类直接对话,那时候距离现在的人类遥远,最高的地方和最远的地方天水相连。大卫双目清秀、容貌俊美,《圣经》中的正义君主、优秀战士、音乐家、诗人,他,也是耶稣养父亚瑟的祖先。

大卫墓,不知道那白色的幕布下面有什么,墓布上面绣着小提琴,如同布拉格高堡名人公墓德沃夏克女婿苏克的墓碑。男女分作两边,男人那边装饰繁华。

最后的晚餐,离大卫墓不远,耶稣和门徒席地而坐,没有达芬奇杜撰的桌子,耶稣拿起饼,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有酵饼,是罪恶还是复活?大麦?小麦?米?甜的?咸的?葡萄汁?葡萄酒?清水?基督教派为仪式而战。路边店,有感谢战士的标语。

橄榄山,橄榄树,从狮门向南,金门已被封锁,基督教、穆斯林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犹太人还在苦等,等弥赛亚从橄榄山来,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进入圣殿山,但是圣殿要重建。犹太人的墓碑在橄榄山等待,回教人的墓碑在金门前汲沦溪谷阻挡。前来朝圣的华人在唱圣歌。

和马克斯•布罗德同期回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可能是1881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波,也终于达到质变。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复兴意识兴起,也是犹太人民族复兴意识兴起,那时候犹太人在欧洲被迫害,复国主义,回归故土,买农场买土地,到最后,成立现代国家,1948年,从一战到二战,地球人大洗牌,清算过往,建设未来,没有什么天经地义,人们都在寻求自古以来。1948年以色列建国是神迹,1967年拿回耶路撒冷是神迹,犹太人不理须发不示头顶白衬衣黑外套埋在橄榄山,等待弥赛亚。回归、买地、定居、建国;控制、建设、定居,......,现代国家建立后,人群种族疆域的变化不是结局,人生追求无穷尽。

从狮门走向橄榄山,没数清爬过多少台阶,一个中年妇女表情充满愉悦,她歇很多次,让我有信心,看到她休息时候的微笑,我也坚持微笑。

耶稣升天小教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 Jerusalem)门口有人卖票,为了看到那只脚印,那是耶稣升天留下的痕迹。

一百多种主祷文刻在天主经堂(Pater Noster Church)。

山顶的公路,大风吹干上山的汗,这些天赶上风,在这个山丘之上的城市。

站在观景平台,徐在说,辛普森(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在圣墓教堂饿了叫外卖,他要在橄榄山吃肉夹馍KEBAB,找到小店,愿望实现。

耶稣看到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有了泪滴形状的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哭泣地点的记号、礼拜堂被毁灭、附近再造,1953年修建围墙,发掘出晚青铜到迦南期间的古墓,耶路撒冷,真的站在历史屋檐上,人类一直站在历史屋檐上。

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Church of Mary Magdalene)像几颗洋葱头,抹大拉是最早看到耶稣复活的人,有说她实际上是耶稣的老婆,《达芬奇密码》,其实根本没有看懂,虽然情节引人入胜。

耶稣在锡安山吃过最后的晚餐,坐在客西马尼园(Gethsēmani)的石头上祷告,次日就被钉到十字架上。奇形怪状的橄榄树干,石头拼成的和平(PEACE),耶稣坐过的石头,在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昏暗的光里,被人们膜拜。

玛利亚的墓地,出租车司机好心指路,他想让我们看过墓地之后,跟他去伯利恒,圣诞节当日,看耶稣圣诞教堂,是游客党的行为方式,他没有把握我们会去而且坐他的车,仍然努力让利促销。玛利亚的墓在地下,走下去很多台阶,彩色玻璃灯挂在头顶,钻进小门,每次一个人,虔诚的信徒摸着墓棺痛哭。

橄榄山、旧城、锡安山、大卫城,不是耶路撒冷的全部,还有MahaneYehuda市场、以色列博物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希伯来大学......,大卫塔博物馆的灯光秀,试图讲述历史,用古老的城墙,不得不说设计粗糙,看过没有惊艳和感动。

光明节,每天晚上,广场上点亮一盏灯,人们欢唱舞蹈。

在玛米拉在市中心三角区闲逛,食街上招揽客人,说吃过饭那就喝一杯,或者吃些酸奶点心,华人开的面馆从早晨营业到午夜,小超市也勤奋。

Zara服装店的衣服架子底下,小姑娘看手机听音乐入迷,被惊动之后想起哭着找妈妈,妈妈逛街到忘我的境界,逛,是一种信仰。

卖纪念品和首饰的,都叫艺廊,都写着"还有艺术",卖小品牌服装的,也叫艺术,ART随处可见,很多真正的艺廊,有爱因斯坦、本古里安,也有莫扎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亚美尼亚人手绘的瓷片很美丽也很贵,很多手,幸运的手,刻着希伯来文的手镶着贝母的手彩色金属的手,幸运、健康、希望,彩色的金属花盆金属花,彩色的人脸,彩色的人体,黑白立体的人体,建在山上建在历史上成为山成为历史的城市,城市里的人,有色彩有空间有时间,以色列人热爱艺术热爱雕塑,布拉格的雕塑家大卫切尔尼是犹太裔,他从来只穿黑色衣服,不吃猪肉,耶路撒冷玛米拉酒店的早餐,只有鱼、蔬菜、奶酪、鸡蛋、面包、米饭,酒店早餐没有任何一种肉。

精神、信仰、文化,一、二、三千年延续,人们心中一直有神,人们一直喜欢叫大卫、彼得、保罗、乔治、亚伯拉罕,亚瑟......,死海漂浮的英国人说,下次一定要去大卫王酒店,棒极了,进去走走看看,或者坐下喝杯咖啡就好。

那个名叫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的英国歌星,在12月25日午后,走了,网上到处《Last Christmas》的歌声,在他这个Last Christmas。徐在同学菲利普的妈妈爱极了乔治,说以后自己死的时候,要放他的歌。

俄罗斯国防部图-154飞机从索契起飞到黑海坠毁,包括军方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到成员无一生还。

大卫城附近,墙上刷了彩色标语,My homeland is not a suitcase andI am not a traveler.我的家乡不是一只箱子,我不是一名旅客。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