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以色列之行
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去过一趟以色列。
我们开车去了加沙地带附近,从特拉维夫向南,路上的车越来越少,快到边境的时候,路边居然有一个小家庭在野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没有特别风景的地方。
我们在加沙通关的地方稍微绕了一下,往回返。
一辆军车追上来,说不能拍照,还让儿子把相机里的照片删掉。
在特拉维夫酒店的时候,曾经和前台的小伙儿问过去加沙的事,他满脸惊愕地看着我们,满脸不可思议。就好像我们跟一些捷克朋友说要去以色列,他们觉得我们很勇敢。当然,同时,也有不少捷克人去以色列旅游。
当年的记述(2016-2017):
离开特拉维夫,朝南走,一直朝南,加沙。酒店前台的小伙说,没去过加沙,也没想过要去。
加沙,西奈半岛东北部363平方公里,沿海长长一条,那里也应该有最好的沙滩,最好的假日,那里也有些叙利亚难民。
2007年哈马斯从法塔赫手里取得加沙控制权。
2008年12月27日,整8年前,20天战争。记得2009年1月6日,布拉格机场,欧盟代表团斡旋归来,谈人道主义危机,谈加沙居民在为冲突埋单。2009年2月底,阿巴斯访问布拉格,谈重建加沙重组政府,谈新政府必须承认国际准则和以前的承诺。当时碰巧都在现场。
2012年 11月14日,8天,数十人死亡。
2014年7月8日,8周战争,50天,二千多人死亡,都说自己胜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巴斯说严重削弱了哈马斯势力,哈马斯说成功击退侵略;达成无限期停火协议,8月26日下午4点。
这就是人们担心的原因,隔两年发生一次人道主义危机。
加沙,在我们前方,同路的车辆渐渐向东散去。再往前走,导航已不给任何指示,那里是叫做"埃雷兹(Erez)"的检查站。地图上,埃雷兹到拉法赫(Rafah)一条直通高速路,导航仪不显示。
前方,如同海关关卡一样的深蓝色棚架,没有军人没有警员,停着二辆军车。
附近路弯处有人在汽车边上用餐,一直搞不懂,什么情况。
加沙边界,是一堵高墙、铁丝网;从岔路向西,还是墙、铁丝网,有办公楼和驻军。看不到墙里的景象。
载着士兵的汽车开过来,比划着告诉我们不能拍照。
我们还去戈兰高地转了一圈。
当年的记述(2016-2017):
沿着90号公路在西岸走很久,约旦河谷绿洲,有定居点,建设不如本土,出西岸,进以色列,通关口对亚洲面孔的游客,一句Hello, Bye Bye,并不看通关文牒。
贝特谢安(Beit She'an)小镇,道路整洁,有圆形剧场和罗马浴场。2002年这里发生过攻击。
路边有家麦当劳,没有英文菜单,大眼睛的女店员也不讲英文,店里一共二名服务人员,管炸管加热管卖管收钱。坐在我们边上的另一拨客人,是住在上海的法国人和美国华裔夫妇,女孩在美国上学说中文。他们要去加利利海度假,听说我们想去戈兰高地(Golan height),女孩说SO COOL(真酷)。
几乎绕加利利海一周,从90号公路过提比利亚(Tiberias)转入87号公路过迦百农(Capernaum)。无障碍通过1949以色列叙利亚休战线(1949 Israeli Syrian Armistice Line)和窄窄的著名约旦河,朝向1974年停火线阿尔法联合国观察部队线(Ceasefire Lines 1974 UNDOF line Alpha),这里有村落、有定居点、有纪念园区、瞭望台、有戈兰高地酒窖,可以买到有几分像阿拉伯神灯形状商标的葡萄酒,北上还有黑头山(Mount Hermon)滑雪场,休战几十年,走在公路上,心里还有几分紧张。
周围山峦起伏,土地荒凉,杂草丛生,乱石成片。
87号路边废弃的房屋、清真寺。
87号公路和98号公路口的铁雕纪念碑。
98号公路和缓冲带并行。
回望,夕阳下天地广阔,景色奇美,气温寒凉。
我们开车的公路距离缓冲带不足2公里,这段缓冲带宽度大约1公里,也就是说北侧3公里那边,就是叙利亚,叙利亚难民向西,向东南,向东,向北、向北、再向北,甚至到更远的东南西北全世界,累计400万。
在距离库奈特拉(Al Qunaitra)2公里处转弯,从98号公路上91号公路。
1974年战争后,以色列撤出库奈特拉,划线、设缓冲带;
1992年出现三分归还计划,叙利亚说寸土必争;
1995年拉宾说归还;
1999年以色列议会投票说归还;
2016年,内塔尼亚胡说戈兰高地将永远留在以色列手中。
就这两天(2017年年初),内塔尼亚胡下令暂停与联合国安理会中12个国家的工作关系,包括中国。因为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敦促以色列停止一切定居点活动法案。
戈兰高地,兵头山(Mount Bental)、黑头山。
和平,信仰、生存空间,先进、落后、发展、变迁......,以色列太多的士兵,穿着军服的学生,年轻男孩女孩背着枪,如同背着一只笑脸包那般寻常淡定。
从耶路撒冷离开的时候,去伯利恒看了看。
2016-2017当年记述如下: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南部10公里,伯利恒在巴勒斯坦,地图上找不到巴勒斯坦,中国手机在耶路撒冷老城就收到到达巴勒斯坦的提示信息,导航仪显示此路段信息不可用。
彩绘高墙,令人想起柏林墙,世界上的墙,没什么差别,人类对墙对感受,也没多大差别。
高墙下年轻的边境官不看护照只看脸,巴勒斯坦的出租车告诉我们,自己走会遇到困难,最好跟他走,他很执着,我们感觉查的很清楚,执意把他甩掉了。
存车7块钱一小时。伯利恒真的很容易走到,一座显然的南方古城。
从街面上能感觉到,巴勒斯坦的生活状况,比以色列脏乱差。
路边看到一家星巴克。(注:应该是这家)
人们热心做生意,很礼貌很友好,并不迫切,不像犹太人急匆匆,也没有土耳其、突尼斯商贩的纠缠,周围人的表情很友善乖顺。
耶路撒冷雅法门附近的小食店,卖肉夹馍和点心,店主说过,咱又不是犹太人,急什么?当时还想告诉他,搞不好中国人比犹太人更急,只是你没碰到。
人们喜欢说,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就增加生命的宽度、深度、密度。急匆匆,是忽略了生命的过程,还是增加了生命的内容?效率到底是不是生命?人生到底追求什么?
谦卑之门低矮。十四支光芒的银星,耶稣降生地。
冬天的伯利恒风大,马槽广场有个和平中心,和平中心侧墙挂着"欢迎来到伯利恒"和"为巴勒斯坦的自由而祈祷"。
去乳石洞教堂的方向,立着一个大标牌,上面是伯利恒内部道路的设施和路面,书写着说明:这个项目是美国人民送给巴勒斯坦人民的礼物,这个项目是和公共设施和建设部合作的。
大卫在伯利恒出生,耶稣在伯利恒出生,因为人口普查,亚瑟和玛利亚回故乡。
伯利恒有三个圣诞节,据说都会在马槽广场游行,罗马天主教12月24日,希腊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叙利亚正教会1月6日,亚美尼亚正教会1月19日。作为圣诞之地,市长和市委委员,必须多数基督徒。
以色列全境周游十多天,很多印象深刻的景象,包括在耶路撒冷大卫城附近,看到一面墙上刷得彩色标语,My homeland is not a suitcase and I am not a traveler.我的家乡不是一只箱子,我不是一名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