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尼斯,不靠谱的第纳尔
忽略迦太基古城遗址,2000年夏天,突尼斯还是茉莉花那啥之前的政府。
当时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更不会想着预料他们后来的命运。反正是傻呆了10天,除了吃饱了混天黑,还有些故事和感受。
落地签待遇
我们(从捷克布拉格)预定去突尼斯(TUNISIA)的时候,离出发只有半个月了,猜想这个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签证不该有什么问题,就鲁莽地交了定金。
使馆说是反签,至少需要14天时间,等突尼斯外交部指令。经过解释和请求,他们答应说十天以后可以打电话来问。结果10天没消息,11天没有,12天也没有。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向旅行社交全款,准备到突尼斯机场海关撞大运争取落地签。
捷克同事担心孩子小在机场等发签证时间太长受不了,担心我们跟不上大车太麻烦,几次三番给旅行社打电话,在出发前一天下午,还有三分钟就下班的时候,旅行社终于想到可以把我们个人资料先传给他们在突尼斯(TUNISIA)的地接,地接当晚就和机场海关联系了,得到海关发给签证的首肯。(补充说明,捷克人去突尼斯不需要签证,所以,旅行社没有协办签证的业务)
入境时,海关人员一看我们的护照,就知道有这么回事,把我们叫到一边,说需要等大约一个小时。地接小声说,可能需要给他塞点钱,比如10美元,能快点。
这钱怎么给呢?翻翻兜,身上的零钱,有10瑞士法郎、10荷兰盾和10马克。算算汇率,只有瑞士法郎最值钱,就它吧。心里嘀咕着别给了钱,人家嫌少,办不了事。我把10法郎从钱包里掏出来,揣进衣兜方便拿。
怕催得太紧得罪了人家,怕钱给早了显得不自然,遮遮掩掩等了二十分钟,佯装打听,想伺机出手,海关人员正打电话,说管事的还没有答复。我犹豫着,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人,这钱能给吗?这个人只管打电话问,好使吗?
回到座位上,眼睁睁两个海关人员都离开了。
又盼了漫长的二十多分钟,把那人盼回来,赶紧进去问,他说还没有消息,我果断掏出钱放在桌上,说声"PLEASE!"(请求您!)。他微笑了,大概潜台词是"你终于开窍了"。这工夫,像他上级的人推门进来,搞得我很尴尬,心砰砰跳,赶紧拿起桌上一张纸盖住小贿赂,脑子里飞速闪出几个念头,钱怎么没恰巧给到他的领导呢?他的领导在这里督着,他怎么给我们帮忙呢?
不到三分钟,通知来了,签证已经做好。
总统像随处可见
伊斯兰帽,白色的圆顶建筑,路标招牌上有至少阿拉伯语和法语两种文字,新款轿车和很老旧的汽车都在无处躲藏的阳光下跑着。
屋檐下树荫里,三五成群聚着懒洋洋的闲人;街边店铺,一屋子一屋子的,人们在抽水烟袋。
突尼斯城(TUNIS)有六节车厢长的有轨电车,是我看到过最长的,老城路边,看到擦皮鞋的,还当街代客做鹅卵石足底按摩。
人们把总统挂在嘴边,总统像随处可见。突尼斯城主要大街,高大上建筑,杂乱的果菜店,无章地贴着各种宣传画的墙上,都有总统庄严的微笑。和总统一样多的,是飘扬的国旗;和总统一样庄严的,是重要机构前,核枪实弹的武警或士兵,这些地方都禁止拍照。
麦地那
哈玛麦特(HAMAMMET)的麦地那(MEDINA),所谓"MEDINA"麦地那,指古老的回人聚居区,从外面看仿佛一座方城,围着古老的围墙,街道窄窄,两边都是矮小的白色民居,有人在门里洗鱼,有人在院内做饭,隔几户就有个小店铺,走几步就忽然冲出一个人来,张开双手挡住你,用法语或英语打个招呼,或者说:
"LOOK IN MYSHOP!"(进我的店看一看)
一而再再而三地,我们就被搞怕了,什么也无心看,直想能尽快走出去。可是小城的路七弯八绕,像迷宫一样,越陷越深。
算不算任性
当地妇女的泳装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
粗略划分一下,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女子,大多身着一般泳装;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多数在一般泳装外,加一条到齐膝的紧身裤,少数人穿一般的背心加半截裤;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在街上走穿什么,下水就穿什么,"一衣带水"。
这里浅滩延伸很长,向大海里走一百米,水才齐腰。
很多当地妇女穿戴整齐地从岸上忽然间转向往水里走,走到合适高度的地方,就在水里呆着,和身边的孩子嬉戏,或者就是自己发呆。泡够了,就湿漉漉地走出来。上岸以后,有的在沙滩上晒干,但即便不专门晒,湿着走,去什么地方的半路上也就里里外外全干了,天热嘛,算不算任性?。
看到一位当地中年妇女,下海前脱掉了外面的罩裙,剩下里面的白色连身裙。等她从水中上岸,白色的裙子湿湿地贴在身上,清楚看到里面的黑色胸罩和白底蓝花内裤。
我知道你们说什么
突尼斯人很热情,见到每个人都像熟人一样打招呼。他们喜欢小孩子,不知从哪就蹦出个人,夸赞你的孩子两句。儿子经常无缘无故就被什么人亲上一口,还有很多人要求和他合影。
一位经营游船的先生,帮我们和一个当地孩子沟通了几句之后,问我们
"你们从英国来吗?"
"不是,我们从捷克来。"
"KOLIK DNI···"(你们在这里停留几天?)他蹦出了一句捷克语。
"我不懂捷克语,我说英语。"
"但是你说你从捷克来呀?"他听我们讲英语,就认为从英国来。听说我们从捷克来,就认为我们会说捷克语。我相信他会说全世界各地的语言。
在路上,遇到摊贩,他们经常先和你打招呼,问你从什么地方来,然后和什么人说什么话。
有一次,我们自己商量买东西的时候,一个隔壁摊位的摊主很在行的样子,用英语对我们说:
"你们说的日语,我都能听的懂,我知道你们在说什么。真的。"
一朵茉莉花游客集中的地方,有些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人,端着一盘"JASMIN"(茉莉花),兜售并与游客拍照。这种JASMIN和中国的茉莉花香味一样,花型是密密的一簇。还有很多十多岁的孩子也拿着几朵花,穿梭在游客中叫卖,一个第纳尔、一个第纳尔。
临近中午时分,我们从市中心国营小超市,买了6瓶1.5升的饮用水,顶着烈日往回走。地接向我们介绍过,最好不喝这里的自来水。旅馆左右各一个私人自选商店,都比那家稍远的国营商场贵一些。我们决定多走半里路,省几块钱。
路上遇到兜售茉莉花的小孩,我说"不买"。他的茉莉花快蔫了,推到我们面前,说"FREE"(免费的),小孩子都这样说了,就接下来吧,然后给点小费。掏出一把硬币,试图拣些密利姆MILIM,即十分之一、二、三个第纳尔。
结果那孩子看我们接下了花,忽然改口说"ONE DINAR"(一第纳尔),然后主动拣走了一第纳尔硬币,手向上扬了一下,再放下来,手里就什么都没有了。他穿着半截袖T恤衫,短裤,没有可遮盖的地方。
一定要到挂好价签的店里买东西
天热。
到达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找果菜店,打算背个西瓜回来。
小店刚刚开门,二十岁上下的小店主还在整理,店外堆着水果,有西瓜,甜瓜,桃子,苹果,沙枣和李子。店内摆着蔬菜,茄子,丝瓜什么的。
我们指着西瓜问"多少钱一公斤"
店主回答"400MILIMU"(400密利姆)
心算一下,比捷克当时的价格差不多。拍拍敲敲,瓜,肯定是好瓜。买!
又挑了一个甜瓜,店主张口说2个第纳尔一公斤,贵,不买。
交西瓜钱的时候,店主自降价格,说甜瓜1个第纳尔(每公斤)就卖。
后来,发现另外一家果菜店,也不远,是傍晚去的,西瓜上有标价,200密利姆一公斤,比上次早晨去的尚未挂上价签的店便宜一倍。甜瓜价格是600密利姆(0.6第纳尔),也便宜了快一倍。
这回记住了,千万不能在价签还没有挂上的时候买东西。
买第三拨瓜的时候也是下午,我们选择了那家便宜的小店。甜瓜标价降到540密利姆,挑了两个,进店去称。电子秤上却打着600的单价。
除了瓜,儿子每每叫着吃"冰冰"。他有经验,认识画上的冰激凌都是什么味道,专门挑巧克力奶油的。出门时,孩子爸随便地问了我一句,这个多少钱?我也没有注意,就对照包装纸的名字和冰激凌招贴画上的价格,随便地看了一眼,
"300啊"。
"他们怎么收了我500?"
啊?我们又对照一遍冰激凌的名字和价格,生怕冤枉人家。走回店里,店员一声都没有争辩,就退给我们200个密利姆。
我给你好价钱
可能是我们住在旅游区的缘故,街边店铺很多。
卖比萨饼的,卖当地小甜点的,卖面包的,卖果菜的,卖像花生粘一样的糖米糕的。
卖旅游品的,明信片,织毯、绣片、驼皮鼓、水烟袋、当地花纹的锡壶、铜铁首饰、民族服装等等。
还有饭店、咖啡馆,和各类商业设施。
银行,换汇行很多,ATM机可以直接用信用卡提取当地货币。
穿梭于行人之中的,是卖花的、卖船票的、吆喝骑骆驼的、挂着木盘兜售水果的,提着草筐卖陶器的,和为晒太阳的游客"送"午餐,卖炸面饼的。
凡进口的东西,比本地产的东西贵很多,一位朋友曾讲,"听说突尼斯除了长棍面包,什么都贵。"
走到商家门前,依次会听到这样几句话:
"WHERE ARE YOUFROM!"(你从哪里来?)
"你好!"用你来的那个地方的语言,我简直相信他们每个人能说各国语言。
"LOOK IN MYSHOP!"(进我的商店看一看!)
"I GIVE YOUGOOD PRICE"(我给你好价钱)
当你问了价钱,说贵,接下来的套话就是:
"COME IN,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TO YOU"(进来,我和你说点事),命令一样的口吻。
"HOW MUCH YOUPAY?"(多少钱你买?)
"HALF HALF"(各让一半)
"LAST PRICE IS***, ### IS OK!"(最后的价格是"这个数", "那个数"卖给你也行)"也行"的"那个数"比"最后"的价格还要低上4、5个第纳尔。
然后,他们会一个一个第纳尔地往下降。
当你接受的价格实在是他们不能给的,他们说"BYE BYE"(再见),或者"TOMMORROW"(明天)。
一个第纳尔
在突尼斯城的老城市场,我们闲逛着。一旦行人过往,摊贩们便使劲喊着"ONEDINAR!"(一个第纳尔),等你问上一句,除了你一定不会买,还不值一个第纳尔的东西以外,其他的叫出价来,都是30,50,70不等,甚至更高(一个第纳尔约合6元半人民币)。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个摊主绕着我们,浑身舞动,手上"砰砰砰"地打鼓点,那手鼓是陶土做的,鼓面据说是骆驼皮,看起来朴实而有特色。顺口问了一句:
"HOW MUCH?"(多少钱?)
"FORTY FIVEDINAR"(45第纳尔)
"TOO EXPENSIVE"(太贵了!)
"HOW MUCH YOUPAY?"(多少钱你买?)
因为不打算买,就随口说"FIVE"(5第纳尔),打算走人。
"COME IN,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TO YOU"(进来,我跟你说点事)旁边的摊贩也鼓励我们进店去,好像真有什么秘密似的。
我走进商店,摊主给我看里面摆的鼓,表现他的品种和品质都很好。我说这些对于我们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他又说"THIRTYFIVE,OK?"(三十五,好吗?)
我摇摇头,一下就降10个第纳尔,不靠谱,而且价格仍然很贵。
他忙活着给我们演示,展示,接着说:
"FIFTY, FIFTY"(一半一半),我把一半听成了15第纳尔。
他接着按照5和35各让一半的算法,说出了20第纳尔的价格。
我却在想,刚才还说15,回个头就涨到20,更不靠谱了。而且本来没打算买,就挺理直气壮地跟他理论,你一会45,一会35,一会15,一会20,忽高忽低,我没法相信,就5个!
"好吧,5个卖给你。"
我放下棕色的,换一面花鼓,他马上说不行,这个是真驼皮的,要8个。
又来了。
"SEVEN"(7个)
"SIX"(6个第纳尔),他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离我们要求的5个,只差一个第纳尔,实在懒得再砍,成交。
我给他10第纳尔纸币,他从钱箱拿出四没硬币,但只给了我三个,举着剩下的一个第纳尔:
"THIS FOR MYCOCO COLA"(这个给我买可乐吧!)
我都没有舍得喝可口可乐呢。
"OK,HALF DINAR FOR ME"(好吧,给我半个第纳尔)
我把鼓推回给他,他才把钱如数找给我。
为了保护手里的每一个人民币6块半,快累死我了。
(备注:当时汇率1个第纳尔=人民币6元半)
机场可以砍价!
临走时,我们手里剩了二十多第纳尔,实在没有什么可买的东西。
一直到机场,因为没有留当时用外币兑换第纳尔的水单,不能换回外币,只好花掉。
谁都知道机场里的东西贵。
看着和摊位同样的货品,明确的很高的标价,我们心里好留恋那些让人心很累的地方,在这里不是眼睁睁用高得多的价格买同样的东西吗,心里不平衡。
我们绞尽脑汁想可以买点什么把钱花掉,就指着一只木头骆驼,随口问了一句价钱。店主说了,然后跟了一句,你要买,我给你好价钱。
"哇!这里也可以砍价!"
这件旅游大背心,就是当时在机场买的。买的时候遭到异议,随口说了一句,以后给儿子穿。居然,压箱底14、15年后,儿子真穿上了。
候机的时候,机场免税区里,还剩一点点钱,去给儿子买蛋卷。明知道这种地方的价格更离谱,反正要多少钱付了就是了。人家说2第纳尔,我付了,人家又退回200密,指着儿子说给孩子。我,只好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