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艾未未2019年杜塞尔多夫展

27/01/2020

一切都是艺术,一切都是政治回顾艾未未杜塞尔多夫个展

2019年5月18日到9月1日

德国杜塞尔多夫K20和K21

观展之后,写过片言只语就放下了。

现在展览结束数月,2019年过去了,己亥年也过去了,整理回顾一下。

现场来自捷克观战人的小对话

甲:竖中指是什意思?

乙:渺视一切权力、权威、威权

甲:如果没有权利,就会出现泽曼这样的总统

乙:但是如果权力太大,泽曼这样的总统就能一直不下台。

见到瓷瓶和瓷盘,先是眼前一亮,接下来不觉会意一笑,然后余味无穷。

我不喜欢向艺术家询问他的作品试图表达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以及连接来表达。如果这样,不如他不做艺术而直接演讲。

但看到一件作品,多少会有直觉的理解。

古老的中国瓷盘和中国瓷瓶,远远地看着,上面的典型蓝花,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民族的、历史的、特色的,走近作品却发现艺术家与观众开了个沉重的玩笑,在这样的载体上,用这样的颜色,勾勒出来的图案,是我们以为美丽的、优雅的--坦克和逃难人流。

对。我们可以简单化地表述诸多意图。

比如,美器之上承载的可能恰恰与美丽相反;

比如,远视的美丽可能恰恰以近视的苦难构成;

比如,我们以为已经镌刻在历史记忆中的故事,其实从未离我们远去,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发生着......;

再比如,历史也好,现实也好,竟然都如此易碎。

好。

随我们怎么想。

人,无法逃离社会,就无法逃离政治。

换句话说,只有承认、只有直面:艺术是政治的、文学是政治的、知识分子是政治的,才能真正地不被政治。

艺术和政治是平衡人类社会的二股力量,艺术的单纯、理想化、冲动,有圆熟的政治来制衡,而政治的虚伪、套路的积垢、不见光的利益交换,被艺术的天真甚至幼稚刺痛甚至刺破。

艺术就是政治,政治就是艺术,一切都是艺术,一切都是政治,意义或也在于此。

同时,艺术也不小心地成为健忘人类的记忆。

另外,政治不是搞政治,不是政权和政府;艺术也不是搞艺术。这是不同的概念。

艾未未个展作品集锦,在此不做一一解说,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google一下。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